杨振斌:陈景润科学精神丰碑永远屹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陈景润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深切缅怀先生杰出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风范。
陈景润学长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为中国的科教事业树起了伟大的丰碑。他于1950年到1953年在厦门大学数学系学习,我从厦门大学的老学长那里了解到,陈景润学长他们这一届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第一届入学的学生。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他们这一届按照当时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三年完成本科学业,奔赴祖国建设一线去建功立业。
当年,厦门大学数学系陈景润学长这一届只有4位学生,其中3位学生毕业。从1955年到1957年,在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的关心呵护下,陈景润学长在厦大数学系工作并担任图书馆资料员,从此他有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走进他的数学王国的环境。厦门大学是他事业的起点,在厦门大学,他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在厦门大学,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聪明才智崭露头角。他生活节俭,一心扑在学习上,对数学的热爱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1956年的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陈景润提出了一篇关于它利问题的论文,改进了华罗庚先生的研究成果。华罗庚先生慧眼识英才,将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使得陈景润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取得了“1+2”的辉煌成就,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科学探索的前沿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极大荣誉。
陈景润学长是尊师爱校的典范,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母校和老师。1981年,他应邀回母校参加建校60周年庆典,他坚持要等到比他年纪大的人全部上了主席台后才肯上。在庆祝大会上,他说:“我离开母校24年后第一次回来,看到母校在各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感到非常高兴。”他专程去鼓浪屿看望王亚南校长的夫人,看望他当年的老师方德植教授、李文清教授等,并把新近发表的论文手稿呈给老师审阅。他深情地回忆说:“我的数学功底,是在厦门大学打下的。”他还应邀担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和厦门大学《数学研究》杂志的编委。
陈景润学长是厦门大学的杰出校友,是厦门大学永远的骄傲。他用自己的一生努力践行着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愧是厦门大学精神的杰出代表之一。2001年,在厦门大学庆祝建校80周年之际,学校回顾办学历程,总结出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四种精神,其中就包含了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2006年,在厦门大学庆祝建校85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我们在校园内树立了陈景润塑像。尊敬的由昆女士参加了塑像落成仪式,她为厦大师生深情追溯了陈景润先生献身科学的崇高情怀以及对母校的深厚情结,当年的感人情景至今仍深深镌刻在厦大师生的记忆中。
一所大学的魅力,在于它有自己美好的故事,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精神。这样的故事和精神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所大学经受风雨仍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和承前启后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陈景润学长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不仅属于陈景润,更属于千千万万厦大人。厦大校园一直流传、浸润着陈景润学长的传奇故事和科学精神,这已成为了淬砺师生品质、凝聚师生力量的共同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并始终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放飞梦想,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我还想谈一点个人的感想。我们总说到追星族,说到粉丝,当年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读到了徐迟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此我成了陈景润先生的追星族,成了他的粉丝。陈学长是我的偶像,我那时刻苦学习,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一切的动力源泉就是来自陈景润学长。就像我们做好事就说是学雷锋,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一样,陈景润学长这座科学精神的丰碑是永远巍巍屹立的,是不可超越的。
我还想再谈一点希望。陈景润学长是中国科学院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是我们厦门大学优秀的校友,先生是我们共同的丰碑,是我们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衷心希望以先生为桥梁,厦门大学能与中科院特别是与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希望厦门大学数学学院能够得到中科院数学院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厦门大学更多的优秀学子能有机会到中科院学习深造。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今天,中华民族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更加需要学习陈景润学长的伟大风范,不计名利,忘我工作,潜心研究;更加需要弘扬陈景润学长的科学精神,志向远大,勇攀高峰,为国争光。厦门大学将把这种科学精神作为宝贵的财富,珍藏好、传承好、发扬好,并以这种精神激励全校师生,牢记担当,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杨振斌在纪念陈景润先生诞辰八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