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刘次沅《诸史天象记录考证》一书出版

  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刘次沅《诸史天象记录考证》一书,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作者应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对“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本纪和天文志中全部天象记录进行了检验,将其中错误且能考证出原貌的记录汇集此书。 

  被称为“官方正史”的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文献“二十四史”同其他古代文献一样,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形成不同的版本。同时中国古书没有标点,增加了阅读困难。1950-1970年代,我国政府曾组织一流专家,对这些重要史籍进行版本整理和全文标点,并由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二十四史。2007年,“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启动,刘次沅受聘担任修纂委员会委员。 

  “观象授时”是皇权的象徵,中国古代对天文学特别重视,历代朝廷都有官办的天文机构,“二十四史”中有大量的以天象记录为主的天文学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天象记录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很难更正,因而错误也最多。点校本“二十四史”每卷末设有“校勘记”,对文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辨正,但对其中天象记录的错误,能够发现和解决的极其有限。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大多数天象记录都可以得到复算和检验。检验中发现错误的记录,通过天象搜索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多数可以考证出其原来面貌。刘次沅对“二十四史”天文志和本纪中的两万余条天象记录进行了全面的计算检验,发现的错误十倍于点校本校勘记中的记载。显然,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及其研究都循例记入校勘记中。 

  作为《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之一的《诸史天象记录考证》,汇集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天文诸志和本纪天象记录中发生错误且能考证出其原貌的记载。这些天象记录经现代天文计算发现是错误的,但在年、月、日期干支等基本要素中改动一个字,能够使得天象契合,从而显示出该记录的原貌。 

  本书近40万字,32开本580页,包括上述“可考”的天象记录以及少数其他注释共计2117条。书的前言部分分析了古代天象记录及前人的校勘、相关天象的常识规律,以及错误的常见类型和发生原因。当然,本书远不能囊括天象记录中发现的全部问题,作为例子,在“附录”中给出《魏书.天文志三四》的全文校勘。 

  《诸史天象记录考证》一书及其相关工作使得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在天文学方面反映了当代应有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对于研究古籍流传中错误的发生规律也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