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年前中华民族就能“观象授时”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专电(记者李星 全晓书)考古人员最近根据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推测,早在4300年前古人就已经能“观象授时”,并确定了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平面呈大半圆形的特殊遗迹。从该半圆的圆心外侧的半圆形夯土墙的有意留出的几道缝隙中向东望去,恰好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太阳从遗址以东的帽儿山升起的位置。

    这个遗迹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集观测与祭祀功能于一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陶寺文化单体建筑。

    考古专家指出,华夏文明的早期国家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敬授民时”。发掘者和天文学家推测,这个遗迹可能与观测太阳的位置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的活动有关。

    王巍说,襄汾陶寺遗址的天文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取得的成果,该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襄汾陶寺遗址是近年考古人员发现的巨大城址,距今约4300年,长1800米、宽1500米,面积达280万平方米。( 2005-06-11 12: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