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一次最艰苦的评选

  从今年6月开始启动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以低调务实的姿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然而,这项活动却受到了众多科普网站及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共有153家科普网站参加了评选活动,活动投票网站的访问人次也达到了23万之多,而面对国内首次针对科普网站进行的评奖活动,很多评委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最艰苦的评选。

  8月22日上午,“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的终评会议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五楼的一间会议室内悄然进行,闻讯赶去的本报记者虽然已提前做了联系,但仍然因为“不符合评选程序”而被工作人员坚决地“拒”于门外。整个会议从上午九时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比原定时间延长了两个多小时,评委会专家们的午餐也仅仅是一份“麦当劳”,可以想见,紧闭的会议室大门内,评委们一直在激烈地讨论着结果。下午两点,守候在门外多时的记者被允许进入会议室,而此时,本次评选活动的最终结果也终于有了分晓。

  本次评选活动共评出十家“优秀科普网站”以及“内容奖”、“技术奖”和“设计奖”等单项奖,评选结果在终评会议之后立即在活动网站上进行了公示。

  活动评委会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虽然已连续主持了5个小时的会议,依然神采奕奕地向记者表示,通过这次评选活动感到很受鼓舞,她没有想到现在国内的科普网站这么多,而且水平这么高,虽然与国外的优秀科普网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国内的一些网站也体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与优势。胡启恒院士说,例如“时间网”作为一个专题科普网站,看起来好像很枯燥,但是内容却深入且广泛,并且科学性也很准确严谨。虽说是科普,但科普并不代表就可以不严谨,它是用通俗的手法来表达严谨的科学内容。因此,评委们都认为“时间网”是一个精品网站。此外,还有像“中国科普博览”等博览性网站也体现出内容丰富、科学性严谨和技术手段先进等优势。

  胡启恒院士向记者表示,她个人更看重网站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她认为,作为科普网站,一定要用趣味的形式表达科学的内容,而不是因为要有趣味就去表达低俗的内容,更不能借科普而去猎奇和媚俗。胡启恒介绍说,为办好此次评选活动,所有的评委会专家都倾注了很多心血,每位专家都花了大量的时间浏览参评的科普网站,并且对各种指标进行了仔细评价,还有许多专家对网站不仅打了分数,而且还写了非常详细的评语,这也说明网络科普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网络科普联盟秘书长张小林介绍说,本次评选活动的评委会专家都参加过国家级的各类评奖,例如期刊、图书、音像等,基本上各种媒体的评奖形式这些专家都参加过。但通过本次活动,专家认为优秀科普网站的评选难度更大,因为其中要涉及到很多特定的技术含量。为了配合评审委员会工作,为委员会提供详尽参考,评选活动工作组针对入围网站进行了相关技术分析,主要包括网站服务监测、网站日志分析、ALEXA网站数据统计和网民投票统计等内容,以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使评选工作始终在科学规范的环境中操作。因此,虽然评选难度很大,但其可信度却是比较高的。

  评委会委员、高教出版社原副总编杨再石研究员表示,他感觉到这次活动的意义的确重大,相当于从业界的角度为科普网站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所以评委们都感觉到参加这次评选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所有的专家们都认真地履行着各自的义务,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通过评选,评委们也比较全面地检阅了我国科普网站总的面貌,杨再石认为,我国的科普网站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很多科普文章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涉及的领域广泛,他也希望在下次评选活动中可以看到网络科普有更大的发展。

  另一位评委,原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主任葛霆研究员很早就开始关注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他指出,我国的科普网站从1999年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确实非常令人鼓舞,通过本次活动浏览到很多优秀的科普网站,也让他有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新媒体艺术系教授费新碑主要从设计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本次评选活动第一次整体地检阅了科普网页的设计,虽然与国外存在差距,但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比如时间网等,因此在网页设计方面只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很快就可以与国际水平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