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仇方迎) 记者从今天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获悉,今年是我国航天器发射的高峰年,将进行神舟七号飞船、环境一号A星和B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委内瑞拉通信卫星等十余个航天器的发射飞行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卫星将达8颗以上。
据介绍,神舟七号飞船将突破宇航员出舱活动的重大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环境一号A星和B星以及预计明年发射的C星将构成我国第一个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对全国环境和灾害的状况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与预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告诉记者,经过40年发展,我国航天器研制能力明显提升,航天器发射密度、成功率、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巩固提高,航天器研制周期明显缩短,使用寿命大幅延长。“九五”以前,我国年均发射卫星1.5颗,“十一五”期间已达到年均8颗以上;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在轨工作时间由3天增加到27天,基于东方红三号公用平台的“中星22号”通信卫星的使命寿命超过了8年,基于东方红四号公用平台的新一代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大容量通信卫星的设计寿命将达到15年;研制周期仅26个月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的成功交付用户使用,实现了我国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嫦娥一号卫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当今世界同类月球探测器的先进水平,从正式立项到成功发射仅用了33个月。
据悉,本届论坛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庆祝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杨保华院长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的主题报告。神舟飞船和嫦娥卫星等九大系列航天器系统总设计师,就各型号航天器的技术成就和未来展望作了精彩报告,内容涉及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北斗”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双星科学探测卫星等技术成就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