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成功举办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

  2015511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策划举办的首届国际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GNSS Signal in spac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MAS) Seminar) 在中国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308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等多个国家近6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由我方专家代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卢晓春研究员、美国Stansell咨询公司的Thomas A. Stansell教授以及美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A组主席David Turner共同担任联合主席。 

  会议开始首先由各位联合主席致欢迎词。然后,卢晓春研究员向各与会专家介绍了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新建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北斗村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昊平观测站(HRO-NTSC)”及其核心40米天线情况,并欢迎大家利用该观测站的相关高质量数据,鼓励大家共同就信号质量评估进行研究。卢晓春研究员指出,目前信号质量监测评估已被列入“ICG 开放服务信息分享和服务性能监测”的议题,欢迎大家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期取得丰硕的会议成果,最后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在研讨会上,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王雪副研究员和贺成艳博士、加拿大托特公司Brendan Quine技术总裁分别做了题为“SMAS with 40m Antenna System”、“GNSS Signa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Thoth Technology”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较高兴趣和关注,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期间各大供应商积极交流讨论GNSS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等相关问题,对各国GNSS信号质量监测评估情况作了详细补充。最后,联合主席分别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各位主席及参会者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 

  研讨会一结束,各位专家学者便乘上大巴,迫不及待的前往昊平观测站(HRO)一睹40米大天线系统的风采。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HROHRO工作人员向专家学者详细讲述了大天线的建设过程、系统结构、功能性能、通道特性、主要创新点等情况。各位参观者对HRO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详细询问了40米天线结构及特点等方面问题,对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从基础建设到完成天线性能测试,并最终可靠的投入使用,都感到惊叹和不可思议。 

  本届会议完全由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导航与通信研究室策划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首次主动对外宣传国家授时中心昊平观测站(HRO)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系统(SMAS),充分展示我国在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世界各国对SMAS系统的认知度;鼓励交流新型GNSS调制信号的评估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并大力推进“以我为主”的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联合观测倡议,确保GNSS系统的高效可靠使用;主导推动ICG应用子工作组关于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数据及服务共享协议,达成一致对下一次会议的工作安排,为加强在信号质量评估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授时中心成功举办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1)

国家授时中心成功举办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2)

国家授时中心成功举办国际GNSS空间信号质量监测评估研讨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