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在临潼召开

  1016日,由中国天文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授时与时间专业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办的2017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在临潼召开。来自全国38单位343位专家学者共济一堂,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将围绕量子频标和时间系统两大专题,通过7场邀请报告、61场专题报告和109篇学术论文,交流我国时频科学领域两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时频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李孝辉主持开幕式,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致欢迎辞,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国家自然基金委等有关领导先后致辞。我国时间频率领域资深专家王义遒教授、叶朝辉院士、李天初院士等出席会议。 

  大会对10位近年来在时间频率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授予“时间频率科技青年奖”的荣誉,国家授时中心董瑞芳、常宏研究员榜上有名。 

  会上,张首刚作了题为《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研究及应用》邀请报告,李天初作了《原子时50周年,我们想要建设什么样的时频体系》,韩春好作了《时空度量与相对论效应》,高连山作了《BIRMM国产原子钟与时频系统技术研究进展》,梅刚华作了《关于气泡型铷频标稳定度极限》,刘亮作了《空间冷原子钟在轨测试进展》,王力军作了《超高精度授时、守时及应用》等大会邀请报告。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授时与时间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1980年第一届全国时间频率学术讨论会至今已举办15届,已经成为我国时间频率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水平最高、成果最新、影响力最广泛的学术会议。 

  时间频率,是最基本的物理量,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代表当今科技创新最前沿领域“上天、下海、入地、登极”,哪一样都离不开时间频率。高精度时间频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参量,渗透到从基础研究领域,到工程技术领域,以至于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 

  据悉,近两年来,我国时频领域发展提速,铯喷泉基准钟研制和运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光钟研制大面积展开,新一代星载钟技术性能大幅提升,空间冷原子钟搭载试验成功,基于光纤时间传递技术取得可喜进展,PPP高精度时间比对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守时技术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长短波和低频时码等地基无线电授时系统不断完善,基于北斗和转发式的卫星授时精度不断刷新,国内时频领域已呈现多点同时发力的可喜局面,十三五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十三五期间,“国家时间频率体系”示范应用工程已经启动,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已列入优先启动的十个项目之一,载人航天921专项-空间站时频系统已开始部署研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部署了多项与时间频率有关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我国综合PNT体系论证工作已经展开,深空探测重大专项也在立项论证之中,这些大型时频技术项目或与时频密切相关的国家专项在未来几年将陆续启动。 

 

  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李孝辉主持开幕式

 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致欢迎辞并做邀请报告

 

  时间频率科技青年奖颁奖现场

 

  李天初院士做邀请报告

 

  王义遒教授主持报告会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