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方案写入ICG14联合声明
12月8至13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四届大会在印度班加罗尔召开。在大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以下简称ICG-14)发布的联合声明中,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代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出的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解决方案写入声明正式文本,标志着北斗系统时间互操作解决方案得到国际认可,将极大的促进国际现有导航卫星系统导航系统的融合应用。
本次参加大会的中方代表团50余人由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率领,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研究员等一行6人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卢晓春作为供应商论坛联合主席,与印方代表联合主持了供应商论坛会议,同时作为互操作与服务标准子工作组联合主席,与美方联合主持了子工作组会议,并在会议上就子工作组自ICG-13大会以来的活动进展、后续计划等向各国代表作了联合汇报。会议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贾鹏作了北斗系统更新报告,重点介绍了北斗系统建设进展、应用推广、国际合作以及未来计划等情况。
国家授时中心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所有相关会议,特别参与了供应商论坛总结、大会联合声明等会议文件的拟制讨论,与国际权度局(BIPM)、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等国际组织就时间、测绘等领域相关技术进行了交流,并与美、俄系统代表就系统间兼容互操作合作进行了协调沟通。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袁海波在会上作了《GNSS时差监测不同方法比较》报告,并就时差监测、多模共视等工作与各国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研讨。
早在2017年日本京都召开的ICG-12大会上,国家授时中心科研人员就依据我国北斗系统的实际状况,在确保各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立性,推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基础上,提出了单站法、多站法和时间比对链路法(含UTC/UTCr/UTC(k)链路)融合的GNSS时差监测方法,并通过直接播发系统间的时间偏差参数的方式实现GNSS时间互操作的方案。经过2018年、2019年奥地利维也纳授时研讨会和2018年中国西安ICG-13大会多次讨论完善,最终得到国际各导航系统的肯定,并写出此次ICG-14联合声明。国际权度局(BIPM)、俄方和中方共同建议的UTC/UTCr/UTC(k)为参考的方法也作为重要的时差监测方法写入了正式联合声明。
本次会议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办,吸引了来自中、美、俄、欧、日、印等全球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和意大利、阿联酋等成员国,以及韩国、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技术教育区域中心等特邀观察员共近300名代表参加。
大会现场
卢晓春主持供应商论坛会议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