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在自由空间微波时频传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稳定度和不确定度更优的原子钟在轨运行,如何建立稳定的星地时频传递链路,实现星地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是空间时频技术体系亟发展的核心能力。以卫星导航为典型代表的星地微波链路,仅能实现亚纳秒级时差测量。更高性能的空间冷原子微波钟和光钟在轨应用,卫星导航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亟需提升星地时间比对精度。

近日,国家授时中心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中国空间站——地面同步系统观测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改进载波相位方法。通过空间站-地面三频载波与伪码融合的观测模式,基于系统化的同步误差精化修正模型与校准策略,可以有效校正星地同步过程中的相对运动误差、相对论效应、大气误差(包括对流层和电离层)以及固定时延偏差等关键误差源,有效提升星地时间同步的精度和稳定性。

项目组设计了验证实验,搭建了同源场景下的端(地面站载荷)到端(空间站载荷)同步系统,对系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桌面理想条件下,系统比对精度达到1ps以内(图1),并通过多次重复试验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1 桌面场景下设备测量噪声水平


本研究还利用空间站在轨实测数据对本文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载波相位时间同步方法有效抑制了周期性误差,并在随机噪声控制方面表现优异,在复杂星地环境下实现了近皮秒量级的时间同步精度,与传统伪码方法相比,同步精度和稳定度均有显著提升。

图2中国空间站-地面站微波比对测试系统


此外,通过对不同观测仰角条件下的同步精度分析,高仰角条件下的系统同步性能明显提升,30°以上仰角条件下的空间站-地面同步精度均达到皮秒量级,这表明通过选择最佳仰角范围的数据(称为有效观测弧段数据)并结合地面多站协同观测,未来有可能进一步优化星地时间同步性能。

研究成果“An improved carrier-phase-based method for precise time synchronization using theobservations fromtheChina Space Station-grou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以封面文章发表在学术期刊Satellite Navigation。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2025年第43卷第5期)以“首次实现星地复杂环境下皮秒级微波时差测量”为题报道成果,美国科技促进会(AAAS)网站(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73321)以“Super-precise timing unlocked: satellites get a big boost”为题报道成果。



附件下载: